1. 當前位置:網站首頁 > >> 新聞中心 >> 行業新聞
            行業新聞

                  

            許余潔:債市“借新還舊”和短期化趨勢風險加大

                   11月29日,由21世紀經濟報道主辦的“亞洲金融年會”在北京舉行。聯合信用評級研究總監許余潔在亞洲金融年會的 “21世紀債市論壇”上表示,債券市場借新還舊和債務短期化越來越嚴重,但信用風險主要還是在。

                   目前,我國債券市場公司信用類的規模已經接近17萬億,發行方面今年前三季度發行近15萬億,而2015年全年的的發行規模才約12萬億,今年同比新增的信用債券市場規模超過了50%。

                   許余潔認為,從存量和增量上來看債券市場的融資,目前都是在滾動負債、借新還舊的比較多,加上負債的短期化越來越嚴重,所以大家覺得債券市場風險很大。


                    他也坦言:“我在2013年做債券市場研究時,始終認為信用風險主要在影子銀行體系。2014年開始就很多人喊債券市場有風險了,我認為,如果從整個債務市場考慮,債券市場相對來更為標準化、透明化。大力發展公司債券市場,高層是期望希望化解、轉移銀行體系的債務風險,但遺憾的是可能我們債券市場并沒有有效發揮這個功能。滾動償債、短期化性質,與類貸款相似。”

                   通過對違約債券的分析,許余潔表示,我們發現有五類主體更容易有信用風險。一是一些受海外需求影響嚴重的省份、區域,雖然經濟條件比較好,但是發生的違約是最多的。我們做了統計發現有點意外,江蘇、北京、上海違約更多,統計的97次信用事件中,有16次是江蘇省,可能是易受國內外需求影響,產業升級迭代快的影響。二是周期性強、過剩產能、政策干預度高的幾類產業信用風險較大。其余三類是難獲政府、銀行支持的民營企業以及公司治理差、償債和贏利能力差的發行人更易出現信用風險。

                   此外,許余潔表示,信用風險暴露期,評級公司更應該做好評級業務,不僅僅是新發行債券的評級工作,需要引起重視的是發行后的評級跟蹤、信息披露和質量管理相關工作,這一點在次貸危機后的歐美市場,也有相應的反省和總結。


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文/李玉敏         

            來源/21世紀經濟報道微信號

            在線客服系統 一级毛片在线